丹绒士拔渔村

Kampung Tanjung Sepat Indah

丹绒士拔(Tanjung Sepat)得名源自于一种生活在稻田的淡水小鱼“Sepat”,中文称为丝鳃毛腹鱼或简称马甲鱼,以其斑点特出而得名。此鱼骨刺多,通常拿来做咸鱼,马来人特喜爱用来煮咖喱。

早期的丹绒士拔,因一地耕种稻田,当地马来人无意间在田里发现了Sepat小鱼,尝试烹煮,鲜甜可口,立即爱上。马来居民口耳相传,进而到田里捕抓,每有收获都会大叫“Sepat”;Tanjung是海岬,Tanjung Sepat 的名字因而由来。丹绒士拨位于海峡边,当地人也俗称海角hai ka人”。

繁忙渔港至养家畜种植再转型为旅游业
早期丹绒士拔的捕鱼业仍是村里的一门重要行业,1960年代达到了最高峰,其中全村渔船多达300多艘,是一个繁忙的渔港。经过60年岁月的洗礼,捕渔业由高峰期的5个港口兴盛发展到没落,渔民纷纷从该行转型为养家畜种植为生。

80年代的丹绒士拔的发展倾向种植和养猪业,如今却因时代变迁而也逐渐从一个小渔村渐渐的发展成一个乡村旅游胜地,旅游业是丹绒士拔新村的最大转捩点,不但扭转了人口老化的趋势,甚至还扭转新村的命运。

纯朴沿海小镇 人情味浓
丹绒士拔距离吉隆坡大约2小时的车程,位于雪邦西南部约30公里沿海一带,每逢假期与周末,就会吸引许多游客前来造访,为平日安静的渔村带来许多商机和热闹。

丹绒士拔有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沿岸的红树林,周围的油棕和热带火龙果园、以及近年设立的灵芝园及官燕苑等,是休闲及体验自然生态的好去处。 热情好客的小镇村民,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奇特的生态环境,把一个寂寂无名的小渔村,打造成以生态旅游为主的度假地。 到丹绒士拔度假,除了参观景点,少不了要去当地特色的店铺饱腹一顿、采购一番,像海友兴的包子、宝芝林的灵芝、金龙鱼木薯厂的薯片等,不会空手而归。